skip to content
logo

Search

Notes RSS feed

Wake up...

What is real? How do you define real? If you’re talking about what you can feel, what you can smell, what you can taste and see, then real is simply electrical signals interpreted by your brain.
This is the world that you know. The world as it was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exists now only as part of a neural-interactive simulation that we call the Matrix. You’ve been living in a dream world.
This is the world as it exists today… 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
We have only bits and pieces of information but what we know for certain is that at some point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all of mankind was united in celebration. We marveled at our own magnificence as we gave birth to AI.

AI? You me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singular consciousness that spawned an entire race of machines. We don’t know who struck first, us or them. But we know that it was us that scorched the sky. At the time they were dependent on solar power and it was believed that they would be unable to survive without an energy source as abundant as the sun.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we have been dependent on machines to survive. Fate, it seems, is not without a sense of irony. The human body generates more bio-electricity than a 120-volt battery and over 25,000 BTUs of body heat. Combined with a form of fusion, the machines have found all the energy they would ever need. There are fields, endless fields, where human beings are no longer born. We are grown. For the longest time I wouldn’t believe it, and then I saw the fields with my own eyes. Watch them liquefy the dead so they could be fed intravenously to the living. And standing there, facing the pure horrifying precision, I came to realize the obviousness of the truth.
What is the Matrix?
Control.
The Matrix is a computer generated dream world built to keep us under control in order to change a human being into battery.

互联网公司可太有意思了

文档

飞书文档?天书文档!

需求排期

人们常说时间能解决一切问题,我非常同意。 时间也能解决产品经理提出的一切需求:

  • “急吗”
  • “后端有排期吗”
  • “QA 有排期吗”
  • “UI 给了设计稿再来找我吧”
  • “我没排期啊,找我老大要吧”

公司制度

所有公司改革都喜欢试点,但大多数情况都是:凡试点,必成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体验机:虚幻与现实的选择

在1974年出版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中,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体验机”(experience machine)。他邀请读者想象:如果有一台机器能够在我们的大脑中模拟出所有想要的体验,你会选择接入这台机器吗?

这台体验机能带给你什么?

  • 如果你梦想成为小说家,它会让你体验到创作伟大作品的成就感
  • 如果你渴望亲密关系,它会为你营造最理想的情感体验
  • 如果你追求享受,它会提供一个奢华而满足的人生

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问题是:假如你可以选择连接到这样一台能提供完美体验的机器,放弃真实但可能不那么完美的生活,你会这么做吗?

诺齐克认为,大多数人会拒绝这个选择。他的理由是:一旦进入机器,人们就会失去与真实世界的联系。他用这个推论来反驳享乐主义——一种认为人生最高目标就是追求快乐的观点。

然而,诺齐克的这个判断并没有经过实际调查,而是基于他对人性的假设:他相信人们更看重真实的经历,而不是虚拟的体验,无论后者多么完美。在他看来,人类天生就向往比机器模拟更有意义的现实生活。

所以他得出的结论是:“我们通过设想一台体验机,然后意识到我们不会使用它,从而了解到,除了体验之外,还有一些东西对我们很重要。”

体验机:红蓝药丸的选择

选择红色药丸,还是蓝色药丸?这其实也是”体验机”测试。

但在 Facebook 时代,有一位哲学教授问学生,他们是否愿意进入体验机?另外加上了一些预设条件:

  • 他们不会知道自己在机器里
  • 他们的亲人也不会因为他们的决定而受到不利影响

由此得到的结果与诺齐克的预期大不相同。大部分学生都立即毫无保留地赞成进入体验机中生活。 这背后反映了一种愿望,即年轻人幻想不必处理现在正在处理的一切。

当然不能由此推论,想进入机器的人就一定全盘接受享乐主义。更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不重视除了愉悦的体验以外的任何东西。这可能只是意味着,在目前生活的重压下,年轻人的身心非常疲惫,甚至有点悲惨,以至于排挤了其他价值。很多回应其实不过是在说,“好吧,只要机器不会让任何人变得更糟,那么它似乎就比现实生活更好”。

诺齐克没经历过我们的时代,不知道我们有像抖音或王者荣耀这样的”小小体验机”,早已经习惯于机器给我们带来的快感。然而这些东西和实际的体验机之间的巨大区别是,即使通过这些虚拟媒介,仍然有与真实的他人的真实关系发生,而不是纯粹地生活在体验机里。

但是,体验机还是对我们产生一种永恒的召唤,是因为大家几乎都会这么想:“如果我的生活真的很悲惨,我仍然会选择进入机器”——也就是说,即使所有这些体验都是假的或者虚幻的,也总比过着悲惨的生活好。

理想的 workflow

外国的程序员,项目的前期花的时间大多数考虑需求分析,架构讨论,技术讨论,写代码考虑的比较长远,比较有时间去考虑开发原则,维护成本。

领导也会乐意去安排版本来解决技术债务。还会使用设计模式对系统进行整体把控,设计好后把实现方法分配给不同的人进行实现。

而国内节奏太快了,几乎没有人停下脚步考虑这些问题,一切都是先上线再说。

在开发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人负责一个功能模块,开发不完那是你的问题,领导置之不理,只会催进度。做不完,加班就是了。

一个只会简单封装而不会进行拆分的,肯定不能做好的系统设计师。

拆分是为了更好的把控项目和 code review。这种 review 并不只是看代码写法上的问题!更是要的是查看业务上是否存在问题。

code review 的时候看着一堆“烂代码”真的很烦。而且修改这些代码也不知道会对系统造成什么影响。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就是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开发者还在使用最广泛的堆业务代码大法。

这种代码耦合度太高了,很难维护,我们做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做到一个出发点,单入口多出口

为什么要单入口,多出口呢?这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进行维护的时候,依赖没这么大。控制单入口实现多出口的把控,你改的地方只有一个入口。